banner
联系我们
  • 如皋市长寿研究会

    地址:如皋市如城镇宁海路491号

    邮编:226500

    邮箱:rgcs123@163.com

白蒲百岁老夫妇
2016-11-5
来源:未知
点击数: 18208          作者:未知
  • 两枚纪念章,世代铭记革命伟绩

    百岁老夫妇,风雨同舟大半世纪



      在“都市文明型”世界长寿乡——如皋,有一个千年古镇白蒲,这里“盛产”百岁老人;家住白蒲镇文峰村24组的百岁夫妇——现年100岁的徐良泉和101岁的邵秀英,就是其中的一对。这对百岁夫妇,一生养育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,如今四代同堂,全家总人口21个。老俩口风雨同舟、生活一直自理,直到徐良泉97岁那年,他们才听从子女们的安排,4个儿女家一年每家轮流赡养3个月,正好一年转一圈,4家的生活都体验到了,心中好不快乐。

      然而,最让两位百岁老人倍感快乐的,要数近10年来,连续两次荣获国家授予的“抗战纪念章”:一枚是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,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、中央军委主席的胡锦涛授予的“抗战纪念章”;一枚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时,由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、中央军委主席的习近平授予的“抗战纪念章”。这两枚“抗战纪念章”既是对徐良泉、邵秀英在8年抗战时期出生入死、笃志抗日的最好奖励,也是徐良泉、邵秀英二老“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;办事有度,治家有方”的精神见证。这不?自从1938年春天日寇登陆南通、如皋白蒲沦陷,刚从苏北大丰简易师范毕业的徐良泉,毅然赶路300余里回到家乡,在妻子邵秀英支持下,加入抗日行列、办抗日民主教育,到敌顽据点附近恢复任口小学,以教学为掩护收集情报、配合新四军救国救民。抗战胜利,国民党反动派在白蒲打响内战第一枪,强忍革命亲兄弟惨遭杀害的悲痛,徐良泉、邵秀英二人既坚强地扛起不幸的大家庭,又积极响应战略转移,奉命到江南敌占区埋伏战斗,直到解放军打过长江、捣毁蒋家王朝。

      1982年,历经半世纪艰苦奋斗、解放后又在教育战线工作20多年,特别是熬过10年文革“被整挨斗”的痛苦岁月,邵秀英终于盼来老爷子徐良泉“光荣离休”。邵秀英老太本以为“否极泰来”,从此可以安度晚年,然而老爷子徐良泉坚定地认为:离岗不是“句号”,而是新生活的起点。抱着“生命不息,战斗不止”的思想信念,徐良泉离休后工作不离本行,持续关心下一代30余年如一日。他自费编写革命回忆录——《松筠集》,作为红色教育与乡土校本教材,免费送进昔日工作过的校园;他跑遍镇内外中、小学,对青少年讲故事、作报告,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上百场次。

      每年春节,离休后的徐良泉、邵秀英老夫妇都喜欢书写这样的两幅门联以表情怀。正门:“福禄寿喜事事称心,衣食住行件件如意。”横批:“极乐世界”。偏门:“烟酒牌不搭界,花草木不离开。”横批:“健康长寿”。日常生活里,他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?步入耄耋之年以来,徐良泉、邵秀英两位老人以“提高生活质量,同享健康长寿”为生活理念,以“保八、争九、超百”为目标,乐做神仙羡慕的好伴侣。身居陋室,家有3件宝:电视、电话和党报;秀才不出门,能知天下事,千里眼、顺风耳,儿孙随时可通电话,天下大事立即知晓。最得意的是,身处“国际花木盆景之都”,乐居“中国黄酒之乡”,曾经是生物教师的徐良泉和勤劳一辈子的老伴邵秀英,在庭院里种花木、弄盆景,栽葡萄、养鹌鹑,天水泡茶、小酌独饮,夫唱妇随、怡情养性,尽享天伦之乐,乐做活神仙。( 包国平 郭载群)

      作者简介:包国平,男,1964年1月出生,中共党员,文学学士学位、在职研究生学历,主任编辑,《如皋日报》副总编、如皋市长寿研究会理事。主要从事教育教学、新闻写作理论、长寿现象研究。主编、参编作品有:《高中应试作文》、《江苏省县市新闻中心好新闻作品汇编》、《华夏长寿第一县》、《如皋长寿经》、《如皋长寿名流精萃》、《长寿研究文选》。(如皋日报记者 包国平)
热门评论
  • 暂无信息

验证码: 验证码,看不清楚?请点击刷新验证码

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2015-2016 如皋市长寿研究会版权所有  苏ICP备11087488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