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nner
联系我们
  • 如皋市长寿研究会

    地址:如皋市如城镇宁海路491号

    邮编:226500

    邮箱:rgcs123@163.com

如皋悠久的长寿历史
2015-8-14
来源:未知
点击数: 6805          作者:未知
  • 如皋的长寿现象历史悠久。早在汉朝就出现了百岁寿星。南宋王象之所著《舆地纪胜》载:“汉乐子长,如皋人,游霍山遇仙人韩衷,授巨胜灵飞散,令服之。曰:‘蛇服此药,化为神龙;人服此药,老翁成童。升云上下,改人形容。崇气益精,起死养生,子能服之,乃得度世。’于是举家服焉,俱不得死,年百八十,以其得道于潜山,号潜山真君。唐明皇为赞。”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、《如皋县志》等史料中,都有关于乐子长的记述。

    乐子长修道成为寿星带有神话色彩,这是历史的局限性造成的结果。正如马克思所说,这是“在人民幻想中经过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。”但我们透过这种艺术加工,可以确认一个事实,即在2000年前如皋就有百岁寿星。

    如果你对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尚有疑惑,我们再介绍几位正史有传的如皋寿星。一是三国东吴大司马吕岱。《三国志·吴志卷十五·吕岱传》记载:吕岱,字定公,东汉海陵县如皋人。生于东汉延熹三年(160),卒于吴太元年(256),享年97岁。吕岱投效孙权,驰骋疆场,身经百战,屡立奇功。先后任昭信中郎将、卢陵太守、交州刺史,封都乡侯、番禺侯,拜镇南将军,80岁时晋升上大将军,92岁时官拜大司马。建安十八年(213)曹操强令滨江郡县徙民,如皋遂成一片荒无人烟的隙地。东吴赤乌四年(241),吕岱奏请孙权,获准招抚乡民回归故里,复制海陵县,如皋方得以重生。吕岱一生廉洁奉公。自任交州刺史以后,整日埋首公务,无暇顾及家事。妻儿衣食匮乏,难以度日。孙权得知,每年赐以钱米布帛。太平元年吕岱临终前嘱咐儿子吕凯:“殡葬之制,务从简约。”凯遵父嘱,以“素棺、疏巾、布褠”葬于故里——如皋东南25公里的高阳荡(今如皋林梓镇)。

    二是清朝文学家冒襄。《清史稿·列传二百八十八·冒襄传》记载:“冒襄,字辟疆,别号巢民。如皋人。父起宗,明副使。襄十岁能诗,董其昌为作序。崇祯壬午年副榜贡生,当授推官,会乱作遂不出。与桐城方以智、宜县陈贞慧、商丘侯方域,并称四公子。襄少年负盛气,才持高,尤能倾动人。”冒襄与东林后裔往来甚密,成为复社骨干和后期领袖,与阉党阮大铖等进行了殊死斗争。清入关后,拒不为官,自称“巢民”。被毛泽东誉为“真正具有民族气节”之人。冒襄著述甚多,传世者有《先世前徽録》、六十年师友诗文《同人集》、《樸巢诗文集》、《水绘园诗文集》。书法绝妙,喜作擘窠大字,世人皆作珍品收藏。康熙三十二年卒,享年八十有三。

    三是清朝左都御史沈岐。《清史稿·部院大臣年表》记载: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沈岐任都察院左都御史,这是清代中央监察机关的最高长官。

    沈岐,字鸣周,号饴原,如皋白蒲镇人。乾隆三十九年(1774年)生,同治元年(1862)病逝,享年89岁。沈氏家族自明代由泰州迁至白蒲,至沈岐已绵延九世,有“礼让相先,亲睦相守,有无相通,患难相恤”之誉。沈岐勤奋好学,“十岁能文”。嘉庆六年(1801)27岁乡试中举,嘉庆十三年(1808)34岁考中进士,从此步入仕途。曾任侍学讲士,辅导过嘉庆、道光、咸丰皇帝,为其释疑解难。67岁时,晋升都察院左都御史。于87岁时获重赴鹿鸣宴的殊荣。

    如皋长寿历史悠久,不仅有众多的名贤寿星作证,更重要的有翔实的历史资料记载。

    县志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,其中蕴藏丰富有价值的史料。如皋得名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,建县已1600年。县志之编纂,始于明朝天顺八年(1464),至民国十八年(1929)先后共修编11次,计160余卷。由于时代更迭,战争频仍,致使四部散佚。现如皋县志尚存7部,计110余卷。

    纵观七部县志,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均有长寿史料的记载。尤其是清嘉庆九年(1804)、道光十七年(1837)、同治十二年(1873)、民国四年(1915)至民国十八年(1929)修编的《如皋县志》均在人物志中创新增加了“耆寿”、“贞寿”专节,不仅记载了数千名70岁以上长寿老人的姓名、年龄,而且对50%以上长寿老人的个性特点、家庭情况等作了简要记述。这在全国乃至世界地方史料中是极为罕见的。这一特色充分证实了中国长寿之乡——如皋有着深远的长寿历史渊源。

    如皋县志前几部对长寿人物仅有少量的零星记载。知县杨受廷主修《嘉庆县志》时,开创如皋地方史记载长寿现象的先河,首辟“耆寿”新章。如皋的嘉庆、道光、同治、民国四部县志共记载100岁以上者51名,内男性9名,女性42名;90-99岁者383名,内男性215名,女性168名;80-89岁者1372名,内男性998名,女性374名。总计80岁以上者1806名,其中男性1222名,女性584名。

   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:四部县志所记载的长寿者,只是当时如皋长寿者的局部而已。可以断言,尚有大量的长寿者被遗漏,未曾载入史册。比较明显遗漏或不予记载的有两大部分:其一为农民。县志中所记载的长寿者多为官宦、名人、学者、医者、大户和城镇家族。嘉庆、道光、同治三志中几乎无一名长寿者为农民。《民国县志》所记1372名长寿者中,仅记载6名长寿者务农。广袤农村的大量长寿者均未入册;其二为女性长寿者。现代无论从科研角度,还是从实际情况看,一般女性长寿者均多于男性。如皋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记载:65岁以上老龄人口女性人数为男性的1.3倍;90岁以上高龄人口中,女性人数为男性的3倍。而四部县志所记载的女性长寿者584名,仅占长寿人数的32.3%,而男性长寿者1222名,却占67.7%,显然,大量的女性长寿者未被载入。

    县志中出现大量农村农民和城乡妇女长寿者被漏记的原因,是与当时社会条件和人们的思想意识分不开的。历史上如皋地域较大,农户居住分散,加之古时交通、通讯极不方便,很难全面了解农村人口的年龄状况。在清嘉庆、道光、同治时期编修县志的官员,是不可能深入农村走访调查长寿者的。民国时期沙元炳对此较为重视,组建了县志局,对部分农村的长寿者进行了“征访”。《民国县志》所记载的1327名80岁以上长寿者,绝大多数均来自调查的“征访稿”。虽然记载的长寿人数比前三志记载的长寿者总和增加了三倍多,但也仅有6位务农者,不过是点缀而已。对女性长寿者的遗漏则更为突出。县志中所记51名百岁老人,女性42名,占82.4%;男性9名,占17.6%,这基本符合寿命性别差异的基本规律。女性百岁者很少被漏落的原因是历来人生百岁极为稀罕,凡有百岁者名扬四乡,皆以为荣,故难以遗漏。而百岁以下的情况就不同了,其根本原因是受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的支配造成的。但县志中辟《耆寿》、《贞寿》专栏,足以说明当时如皋长寿现象已经很突出,是如皋长寿历史悠久的有力证明。

热门评论
  • 暂无信息

验证码: 验证码,看不清楚?请点击刷新验证码

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2015-2016 如皋市长寿研究会版权所有  苏ICP备11087488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