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nner
联系我们
  • 如皋市长寿研究会

    地址:如皋市如城镇宁海路491号

    邮编:226500

    邮箱:rgcs123@163.com

丁其誉《寿世秘典》浅析
2016-3-1
来源:未知
点击数: 9272          作者:未知
  • 丁其誉《寿世秘典》浅析

    徐建平  谷粒


    如皋作为全国六大长寿市县名闻遐迩,也引起世界舆论的普遍关注。如皋的长寿现象并非如某些人认为的是炒作的结果,而恰恰相反,是古已有之。徐建平先生已经撰文专门阐述此事,本文不再赘言。现试浅析丁其誉先生所撰《寿世秘典》的养生理论,并从另一角度论及如皋长寿的历史渊源。

    丁其誉,字蜚公,如皋人。生于明朝崇祯末年,卒于清朝康熙年间,享年63岁。他并非专攻医道,乃是读书之人。清顺治五年(1648)中副榜,八年(1651)中举人,十二年(1655)中进士,接着任山西省石楼县县令。在读书之余,他兼修岐黄之术。当时石楼县的老百姓贫病交加,缺医少药,丁其誉就施药济生,抱屙复起者甚众。回到家乡后,他编撰了《寿世秘典》,是留给世人一部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。据如皋《邹丁氏族谱》记载,他去世后葬于如皋县城之西十里墩河南,庚山甲向,在上。祭田由杨蛮河支祠管理。

    丁其誉的《寿世秘典》共九卷。

    第一卷为《月览》,包括岁时通典、物华纪丽、农家占候三部分,按照月令的顺序,逐月说明了各种生活习惯应该与天时相合;

    第二卷是《调摄》,从衣食住行等方面,论述养生的原则和方法;

    第三、四卷为《类物》,涉及水、谷、菜、果、鳞、介、禽、兽等部,介绍日常饮用食物的医疗作用;

    第五至九卷为集方,包括内外诸证及刀刃、虫兽诸伤等十五部分,介绍常见疾病的病因、病机和治疗方药。对于指导家乡人民的健康生活、益寿延年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
    (一)


    丁其誉先生的《寿世秘典》提出长寿之道必须重视日常寝食之调摄,即调理、保养之养生。在养生要论中,作者引用梁朝人颜之推《颜子家训》的有关部分的内容来阐述他的养生观:“性命在天,神仙之事不可为其诬惑。但当爱养神明,调养气息,慎节起卧,均适寒暄,禁忌食、欲、饵、饮、药物,遂其所禀,不为疾病侵折。”

    他还总结前人养生的教训,指出:“善摄生先须虑祸,全身保性,有此生,然后可养。”为此,他用四个典故证明自己的观点:

    1、单豹死于虎。鲁国有个叫单豹的,居住在山洞中,饮用清澈的山泉水,平时,与世无争。活到七十岁,犹如婴儿的脸,面色红润,神采奕奕。可是,不幸遇到饿虎,被老虎扑倒并吃掉。是所谓“养于内而丧于外”。

    2、张毅亡于病。有个叫张毅的,其人趋炎附势,高门甲第、朱户垂帘的富贵人家,他无不经常登门拜谒。活到四十岁,就患内热病而死去。即“养于外而丧于内”。

    3、嵇康著《养生之论》,而以傲物受刑。号称竹林七贤的稽康(224—263),祖籍浙江会稽上虞。自幼聪明伶俐,虽无名师指点,但能博览群书,无所不通。不仅才气高学问好,而且相貌不凡,风度翩翩。在朝做一闲官,无权无势。因不满朝廷官员尔虞我诈,退归山阴,与阮籍等七人常聚竹林下,饮酒、作文、发牢骚。著有《养生之论》。因为恃才傲物,而被当朝杀害。临刑时,神态自若,犹奏《广陵散》。

    4、石崇冀服饵之征,而以贪溺取祸。石崇,字季伦(249—300),西晋渤海南皮人(今河北南皮东北),生于齐州,故小名齐奴。少慧敏有谋,财产丰积,后房百亩。皆衣纨绣,珥金翠,丝弦竹,尽当时之选,庖膳穷水陆之珍。好服食咽气。家有妻妾歌妓无数。权臣孙秀听说他有美妓绿珠,便派人求之。石崇尽出数十人任其挑选,独绿珠不给,说:“吾所爱,不可得也!”孙秀大怒,就假传圣旨,把石崇抓了起来。绿珠自投楼下而死。石崇,以及他的母亲、兄、妻、子,无少长,皆被杀害。

    以上仅四例,虽成为万世之迷,却说明,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,首当其冲的是要保全自家身体性命,有了这个前提,才能谈得上养生。即所谓“摄生者先须虑祸,全身保性,有此生,然后可养”。


    (二)

    在论述养生的方法时,丁其誉先生指出:

    1、养生者先养神,次养形。养神莫要于恬淡虚无。养生,必须先养神。而养神则害怕伤神,伤神莫大于忧患思虑。试观多忧多虑之人,饮食不能肌肤,就知道养神先于养形是最明白不过的了。

    宋神宗元丰八年(1085),文彦博告老还家时已经八十岁。神宗见他身体硬朗,就问他:“您是怎么调理、保养的?”他回答说:“没有什么其它的办法,只是随意自适,不因外物伤和气,不敢做过当之事。”神宗以为是至理名言。

    宋高宗也说过:“人惟优游无事,起居适意,即寿考康宁。”

    宋朝著名的《易》学家邵康节就曾赋诗道:

    老年躯体索温存,安乐窝中别有春。

    万事去心闲偃仰,四肢由我任舒伸。

    庭花盛处凉铺箪,檐雪飞时软布裀。

    谁道山翁拙于用,也能康济自家身。

   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话专书,明朝的黄承昊所著《折肱漫录》称:养生者贵开发其生机。一是使心常自怡适而不以忧郁窒其生机;二是助养脾土,以滋化源,则四脏都有生机。不懂得这个道理,即使天天服补益良剂,其效果也是极微。

    2、养生者要十分注意合理寝食起居。丁其誉先生说:“人生不过寝食二事,日不甘食,夜不安寝则病矣。今富贵之家,以酒夺食,以色妨寝,则二者皆失之。且伤酒之后,继之纵欲。日中而起,宿酲未解,又复饮酒,其神思困倦,不如强饭安眠者多矣!”

    又道:“饮食者人所赖以养生,然必以脾胃为主。胃阳,主气。脾阴,主血。胃主纳受,脾主消导。一纳一消,运行不息,生化无穷。至于周身四肢、百脉皆藉此为充。”“胃为水谷之海,化荣卫而润宗筋。”“阴阳总宗筋之会,而阳明为之长,故胃强,则肾充而精气旺。胃病,则精伤而阳事衰。善养生者慎起居、节饮食,则不损其脾胃。不然,百病由此而生。故脾胃不可不慎也!”

    综上所述,丁其誉先生提出了合理饮食、调理脾胃的六大要法:“宁少毋多,宁饥毋饱,宁迟毋速,宁热毋冷,宁零毋顿,宁软毋硬。”

    他认为饮食以清淡为主,“可清气,可释欲,可宁神,可养福。愈浓郁、愈肥甘,损多益少。朔(农历的月初一)望(农历的月十五)宜食斋素,使肠胃中隔半月则清虚一番”。“每日晨起,食素粥。午膳用荤。夜则清酒数酌。食品不拘,但取冲淡,去肥醲,半饥半饱。夏月昼长,随意加点心少许。如此长守,可以少病。若恃服食药饵,虽至和平之味,久服必偏”。“毋食病体相妨之物。凡炙煿煎炒(烧烤油炸煎炒)最忌。助火消阴损人不浅”。

    他还提倡,空心茶宜戒,卯时(早晨5至7时)酒,申(15至17时)后饭宜少。吃饱后慢慢行走,摸腹解带伸腰,使食物下舒,方可就座。饱食就坐,易导致痔疮。食后曲胸而坐必病中满。怒后勿食,食后勿怒。醉后勿饮冷,饱余勿便卧。明代学者陆平泉先生每晚欲睡之前必走千余步才就寝,日以为常。

    又说,“朝不可虚,暮不可实”。即如谚语所说,早饭要早,中饭要饱,夜饭要少。“饥勿浴,饱勿沐”(如皋俗语道:“饿洗头,饱洗澡”)。晚吃萝卜,早吃姜。“酒不可杂饮,饮之虽善饮者亦醉”。

    “懒可卧,不可风(不可对风而卧);静可坐,不可思(静坐时不要胡思乱想);闷可对,不可独(郁闷时宜与人对话,不可孤而独坐);劳可酒,不可食(劳累了,可以喝点酒,但是不能多喝);醉可食,不可淫(喝醉了,可以吃点食物,不可以房事)。”“暮卧当习闭口,口开则泄真气。宜曲膝侧卧,益人气力”。

    他引用宋朝蔡季通留下一个《睡诀》,来说明就寝的注意点。《睡诀》写道:“睡侧而屈,觉正而伸。早晚以时,先睡心,后睡眼”。他还引用《千金方》中的话来阐明睡觉的方法。《千金方》的睡觉三字经是:“半醉酒,独自宿。软枕头,暖盖足。能息心,自瞑目。”

    于是他得出结论道:人之养生,饮食有节,起居有常,少思寡欲,恬淡虚无,精神内守,这是不服药的药!

    3、养生者不宜胡乱服药。养生者不宜胡乱服药,即使服药也要把握分寸。正如金代著名医生张元素洁古老人所说,“无病服药,乃无事生事”。丁其誉先生认为“凡药有偏效,而无全功。金石之药最为酷烈,其伤生最速。其它草木之药,近于热者,皆能蕴毒。古人服松脂而塞肠,服楮实(构树,或叫榖树的果实)而痿骨,服鹧鸪鸠子而发咽喉之病,种种不可枚举,养生者慎之”。他引用金代著名医家张从正先生的话来论证自己的观点,说:“凡药皆毒也!虽甘草、苦参不可不谓之毒。久服则五味各归其脏,必有偏!”又引《内经》语:“老人有疾,宜先以食治。未愈,然后服药。其或病虽去,而有未尽去者,当以饮食养正,而余邪自尽。若药饵太过,便伤正气。食养而不尽,再用药以治之”。以此阐明即使服用药物,也要把握分寸。

    他还告诫官僚士大夫之辈,遇有“小小疾患,不可轻易用艾火针熨。此一法虽古人有之,但士大夫不能静养,多接见宾客,酬应世务,心火不宁,嗜欲多炽,反致增疾。只须倍加颐养,不以外物萦心,止声色以清耳目,戒淫佚以养性情。苟非湥痼之病,未有不已者也”。这些虽然是古人言语,对于当今忙于迎来送往,应酬于灯红酒绿中的人们来说,无疑不是一剂苦口良药。


    (三)

    为了方便人们适时保养,在《岁时通典》、《保生月录》和《类物》中,丁其誉先生按照季节顺序给人们提出各种忠告。细读慢品这些话语,我们都觉得似曾相识。原来,我们的祖祖辈辈都曾口口相传,告诫后人,什么时节该吃什么、做什么。忌讳吃什么、做什么。在这儿,我们终于找到了有文字记载的依据。在这里,不妨多介绍一些丁其誉先生关于月览岁时方面的记载。

    1、东方为春。春,又叫青阳、芳春、阳春。

    正月,为孟春,亦叫初春、上春、献春、献岁、陬月。二月是仲春。三月是季春,又叫暮春、晚春。

    立春日煎春饼,号春盘。用大蒜、小蒜、韭菜、芸苔(一种油菜)、胡荽,或者用簇葱、韭菜、生姜、芥、蒜等五种菜,分别切成细丝,开水焯过之后,以油盐拌和,装盘,叫五辛盘。吃了可以辟厉气。又取辛与新同音,有迎新之意。

    春三月,“发陈天地,俱生万物以荣。应夜卧早起”。

    “春日融和,当眺园林亭阁虚敞之处,用抒滞怀,以畅生气”。

    气温寒暖没有规律,不要突然脱去棉衣,须“以次渐减”。

    俗话说:“春天的汉子,挑不动罐子。”一般人四肢倦怠无力,不可妄服药饵,饮食调和,自然畅通。

    “二月食韭,补益心肾”。“采蒿苗,和粉面,作饼食,化痰利膈,去胸中烦热”。如皋人的习俗,春天吃蒿儿团就是从此而来。

    “三月采桃花浸酒,饮之除百病,益颜色”。

    因为是春繁季节,所以,丁其誉提倡“勿食诸禽兽肝”,“勿食百草心芽”。“忌食黄花菜”,其原因是它可能“发痼疾,动宿气”。

    2、南方为夏,夏,叫朱明,又叫炎夏。

    四月称孟夏,亦叫首夏。五月是仲夏,也叫午月,俗称恶月。宜斋戒,远声色,节嗜欲。六月是季夏,也称焦暑、伏月。

    “夏三月,此谓蕃秀天地,气交万物,华茂阳气在外,宜节欲,薄滋味,夜卧早起”。

    “夏日汗出,勿令扇风。五脏腧穴皆会于背。恐风从背入,为中风之源。犹忌当风坐卧,一时虽快,风入腠理,为患最烈。”

    “夏月坐冷石,成疝。坐日晒热石,生疮。勿枕冷石并铁物,损头、目。勿沐浴后当风”。

    “汗透,衣裳晒日中,服之必生汗斑、疿子”。

    “汗后入冷水,成骨痹。盛暑浴冷水,成伤寒”。

    “四月宜服桑椹酒,能理百种风热。绞汁熬膏,蜜调服,能去火毒,解金石燥热,止消渴。”

    “夏月清晨,炒葱头,饮酒一二杯,令血气通畅。”“夏三月宜食苦菜,能益心和血气。”

    “盛夏畏暑,难以全断饮冷,但刻意少饮,勿与生硬果菜、油腻甜物相犯,亦不致生病。”

    “夏勿食诸禽兽心”。

    3、西方为秋。秋曰白藏,亦叫素秋。七月是孟秋,也叫新秋、爽节。八月是仲秋,一曰桂月。又叫桔春。九月是季秋,亦曰暮秋、深秋。十月是孟冬。

    秋三月,“凉风、寒露、雾、湿气,体弱者常须避之”。“秋服寒衣太早,致目疾,成疮疡。”

    “九月上戌,采枸杞子浸酒饮,滋肾润肺、生精、益气,久之,耳目聪明,须发乌黑。”

    “八月勿食姜,伤神损寿。”“九月忌食霜下瓜,至冬发翻胃疾”。

    “秋天韭菜上的露水可去白癜风”。“蛇蜕灰醋调涂”,“刺蒺藜微炒,研末,每酒服三钱”,“小麦摊石上,烧铁压出油,擦之”,也可治白癜风。这些处方,是否有验,作者在《类物小序》中写道:“凡物类之有关于日用饮食者悉为考订,无验不书,非典弗录”。有心者不妨一试,反正不会有毒,也不会有什么坏处。

    4、北方为冬,又叫立英。十月是孟冬,也叫上冬,阳月,又为小春。十一月是仲冬,亦曰复月、畅月。十二月是季冬,也叫除月、腊月。

    冬三月,“田地闭藏,水冰地坼,早卧晚起”。“冬宜温足、冻脑,则无眩晕之疾”。“冬日服食生萝卜三五片,无咽喉之疾”。“十月服枣汤,调和胃气”。“冬月食芋,益人”。

    “十月上巳日,采槐子,去皮。纳新瓶中封口,二七日。初服一粒,再服二粒。日加一粒至十日,又从一枚起。终而复始,久之,明目通神,白发还黑。”“冬勿食诸禽兽肾,损人真气”。


    (四)

    丁其誉先生认为,“凡药皆毒”,“当以饮食养正”。因此,以黄帝内经为依据,提出“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,五畜为益,五菜为充,合而服之,以补精益气”的食治主张。

    他简要回顾了人类饮食进化的历史,指出,太古,民无粒食,茹毛饮血。神农氏出,始尝草别谷,以教民树艺。轩辕氏出,教以烹饪。而后,民始得遂养生之道。故曰:五谷为养,所以重民天也。五果为助者,粒食以养,生熟可食,干则可脯。丰俭可以济时,疾苦可以备药。豢养者,谓之畜。周制,庖人供六畜,马牛羊鸡犬豕,皆其有益于人也。凡草木之可茹者,谓之菜。所以辅佐谷气,疏通壅滞也。谷与果菜等物,其类甚繁,皆不止于五第,举其概以明人生日用之所必须耳。五谷,麻、麦、稷、黍、豆也;五果,李、杏、桃、栗、枣也;五菜,韭、薤、葵、葱、藿也。

    《如皋县志••生活习俗•饮食》记载:“如皋城乡饮食一日三餐,习惯为一干(饭)两稀(粥)。城镇居民主食大米,兼食面粉、杂粮。农村多为杂粮,面食常为面条、扁食、馒头、糕饼等。早晚吃粥用咸小菜,中午吃饭烧菜称‘下锅菜’。”由此来看,丁其誉先生所阐述的,无疑是古如皋人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依据。

    如皋人饮食习惯一干两稀,这两稀除了节约粮食之外,对人的身体来说确实大有益处。长期以来,如皋人吃粥吃出了花样,吃出了健康,吃出了长寿。

    除了吃米粥,多数吃糁儿粥。这里就有玉米糁儿粥、大麦糁儿粥、元麦糁儿粥、玉米粯子粥、大麦粯子粥。掺和蔬菜、瓜类、豆类、面条或面疙瘩同煮,花样就更多了。比如,合酸粥、疙叮粥、各种菜粥、豆粥。平时十分随意。到了每年腊月初八,这腊八粥就比较讲究。

    丁其誉先生更从医疗保健角度总结出十几种粥来,就有:

    芡实粥,将鸡冠头的米,新的研成膏,陈的研成粉,和粳米煮粥。吃了“固精气,明耳目”。

    莲食粥,把莲子去皮,去心煮熟,滤水,备用。以糯米煮粥,粥成,和入熟莲子,搅匀,热食。可以“健僻胃、止泄泻”。

    山药粥,“补肾精,固肠胃”。

    韭菜粥,“温中暖下”。

    菠菜粥,“和中润燥”。

    油菜粥,“调中下气”。

    萝卜粥,“消食利膈”。

    胡萝卜粥,“宽中下气”。

    补阳粥,宜于正月以前,十月以后,将5只麻雀,如常治净,素油炒熟,加黄酒适量,煮少时,入水,和粟米、葱白、五味煮粥。可以“治老人虚损、羸瘦、阳气乏弱”。

    黄母鸡粥,将黄母鸡一只,如常治净,煮羹,和粳米、葱白、五味煮粥,空心常服,与补阳粥同效。

    牛奶粥,粳米煮粥,粥成,和入牛奶。可以补虚羸。

    如此保健、养生,难怪,如皋有童谣说:“糁儿粥,米打底,吃了活到九十几”。






热门评论
  • 暂无信息

验证码: 验证码,看不清楚?请点击刷新验证码

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2015-2016 如皋市长寿研究会版权所有  苏ICP备11087488号-1